合作交流
学术交流
【对华回应/正当理由】
作者:365bet网页版日期:2025/10/20 浏览: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规划年。新年以来,经济活动九大任务深入推进,取得实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光明网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部推出了《回望坚强理性的中国|经济依靠美好未来》系列视频,聚焦九项重要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新的发展机遇,解读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维持并前进。我们将增强稳定性,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次,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实验室主任于翔,解释道:“我们将统筹推进减碳、减排和绿色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文字记录]
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的于翔。这是一张12年的“PM2.5日历图”,每天记录了2013年至2024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情况。深红色代表严重污染,浅绿色代表空气质量良好。可以看到,2013年日历的第一行,深红色非常引人注目,而2024年的最后一行,绿色成为了主色调。
据统计,2024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比2013年增加114天。同时,空气重度污染天数将从2013年的58天减少到2024年的2天。亲爱的北京朋友们,以前我们盼望着蓝天,现在我们拍到了蓝天天空每一天。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生态环境好,人们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感。
有人会问:保护生态环境是否就意味着放慢经济发展的步伐?事实上,这是一种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是一种建立在“高物质资源消耗、高碳排放、高环境成本”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化模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征服与剥削的关系。我认为它很有用。如果我们试图从大自然中获取资源来生存和发展,我们将不可避免地破坏环境。相反,保护环境会阻碍经济增长。
事实上,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却远少于世界各国。世界平均水平。日本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形势比发达国家更加复杂和严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寻求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发展道路,将传统工业化模式下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关系转变为相互促进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环境文明建设,形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明确了绿色发展的轨迹和规划。
中国史诗般的生态征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今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的“绿色”和“黄金”含量不断增加。欧维近1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3.3%,支撑能源消费年均增长6.1%。经济增长。仅过去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就下降了11.6%,成为全球能源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GDP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4.9万亿元。从旋转的“大风车”到闪闪发光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壮观的水力发电大坝,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系统。 2024年,清洁能源对日本GDP的贡献率将达到10%。说到汽车,大家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2年的1.3万辆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1200万辆以上,全国销售的汽车中有两分之一是新能源汽车。在在广大农村,我们依托各地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把好山水、好土特产卖得实惠。绿色出行、生活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日益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这张“成绩单”足以说明绿色转型是机遇而不是负担。它不会减缓发展速度,使我们能够沿着新的、健康的、可持续的道路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这不是简单的产业更替,而是发展内涵的重大转变和文明形态的历史性跨越。为此,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从一开始以此为出发点,政府相关部门要当好带头人,通过政治、资金等支持,推动绿色产业培育和发展。企业要主动变革,采用绿色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绿色转型。只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从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就能为建设生态文明注入强大动力。相信通过全社会的集体努力,我们一定能在新的征程上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础,赢得优势、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上一篇:落实“十四五”和临路意识——建设新时代“鱼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2025-10-20从一季到四季。从小众到大众!冰雪产业
- 2025-10-19赞美中国
- 2025-10-18习近平向阿迪翁连任瑙鲁总统致贺电。
- 2025-10-17何立峰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
- 2025-10-16践行新疆“两山”理念丨“组合拳”技术
